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三日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周边游是将旅游生活化的重要方式-重庆周边三日游

发布日期:2016/1/3 15:19:52 浏览:994

聚第二届智慧旅游与营销年会,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注重旅游业的“用户体验”

旅游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它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的服务,以游客为主的本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只能加强,不能忽视。

新浪营销中心副主任李峥嵘认为:“‘互联网 ’也好,‘ 互联网’也罢,我觉得是先减后加的,减是媒体演变,去中心化、再去中心化过程。加的过程就是用户体验,很多新兴品牌、行业从一开始用户就在里面参与了整个产品的设计和传播,旅游其实更是体验经济,我觉得这个行业更应该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现在很多景区都在跟风做app,把做app当成一个重在参与的过程,而没有切实地根据游客需求来做。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在会上分享了一件自己参观景区时发生的小事:“我在一个景区用他们的app,但半天也找不到我所在景区的信息。最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你要先选省,再选市,然后再到市里分类景区,最后才能找到我们景区。”这样的设计与app方便用户生活的初衷相差甚远。

“现在的现象是,作为旅游局,如果不弄起一块大屏幕,上面放上图表、数据,感觉宏观管理职能没有体现;作为旅行社,好象感觉产品只要没上网,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家都在做,大家都在尝试,形形色色的应用和场景,有些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更多的还是在跟风,形而上学,没有理解到发展的根本。”信宏业说。

让旅游更加“生活化”

信宏业在谈到旅游业将来的发展潜力时认为,“旅游产业发展这么多年,为未来发展打下的最重要基础是什么?不是有多少酒店、多少景区,而是我们把旅游培养成了13亿人生活中的钢需,这点是旅游能够挺直腰杆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让旅游成为13亿人的钢需,就意味着将旅游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将旅游最大限度的常态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为这样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否及时跟上这样不断扩大的需求,则还需时间检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指出,智慧旅游的根本在需求:“首先要适应现实需求,第二要挖掘潜在需求,第三是创造新兴需求,最后要引领未来需求。”

短时间、低成本的周边游是将旅游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将周边游概括为大众旅游的新特点:“随着游客消费理念会发生变化,由震撼、壮观的远距离旅游渐渐发展成舒适、方便的近距离旅游。在微旅行的时代,人们可能倾向于慢休闲、深度增加,但消费是复杂的,因此需要做好设计、服务、环境的个性化考量。”

然而智慧旅游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需找准自己的定位。魏小安在谈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指出:“现在状况基本叫做政府主导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因为政府自身也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旅游局都有网站,都有自己的电子营销平台。在智慧旅游这场比赛中政府本身就是运动员,但如果还要制定规则、当裁判员,容易出问题。”

最新旅游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